close
書中於空性的解釋上面,有些與以往認知的不同觀點.
一般於解空時容易偏向字義,將其解為虛幻或非實有,
以觀念所能理解事實所及而不思,輒成頑空.
但是本書給的觀點是"非絕對自性"故稱為空.
簡而言之,非絕對自性觀點就是,所有事物不能囿名限義,
一切本無定論,若逕著於名相則不能客觀.
第二個比較有破立的觀點在解釋因果形成的概論,
業不以負面解讀,將因解為"銘印",也就是對生活事務上,
所有的感受,發想,作為,成為一個開端,和埋進潛意識的趨向或意念,
最後與時俱增,隨著因緣際會成熟後,自己必須再去面對和體會的經驗,即果.
這個解釋方式會較一些經典上面講述的東西有系統且合理,
畢竟所謂因果不是單純的[因為˙所以]關係,也不是單純由旁人觀點可以解釋.
亦非單純的對錯/善惡之別可以計算,所以說萬法唯心造.
所以於消極面必須盡量避免發惡念行惡事,杜絕惡因以免惡果.
積極面在發善念行善事,形成正向回饋的網絡.
俗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參差可作略解.
至於其中其他略提的鑽石原礦,珠寶製作交易等.
是附於其上的有趣知識,有趣的是,一個修行到格西位階的外國喇嘛,
居然會被上師指導重返世俗經商體道,是個滿有趣的經歷.
文末,其實不太喜歡特別寫這種書記,因為不用相同頻率的文字紀錄,
就難呈現原文,引經據典拿堆專有名詞紀錄,如果不是趨於賣弄,
就是像啃死書的假學究,不過反正自己看是無所謂.
自[愚],[愚]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