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或許翻譯小說跟改編電影都應該先當作兩部獨立創作來看,如此一來,

對彼此的比較或失落會少一點.

 

書裡分成三部分108節小故事,浪漫熱情的義大利,

追求內心神聖體驗的印度,還有最後回歸於愛和驚奇的巴里島.

 

原本最期待的應該是義大利的篇章,但坦白說行文相當交錯複雜,

甚至偏向混亂,我喜歡他用自己的觀點去解讀每一個城市,還有著墨不多的食物.

但總的來說,尋求自我的第一站紀錄確與作者心境相同紛擾.

 

而期待的義大利篇章如此,正擔心於後兩處遊記是否類同,

如果是的話,對此書評價就不會高了.

出乎意料的是,對於印度風土幾乎無甚陳述,只是單純作著心靈體驗及治療,

但第二篇印度之行卻是覺得最精采的一篇,如何超越自我,精神磨練,

超然其上,最後放下,接受,愛.這些轉折的心理紀錄,

如此深刻,以至於化作文字後,還是那麼讓人動容.

 

第三篇巴里島行,重點在於和大姐還有藥師的互動,

藥師的村夫式的淳樸,卻往往又富含哲理,儘管陳述有時是近似過時的古寓言.

但都是簡單,直指人心,不帶利益考量的真理.

對大姐的關係是作者在巴里島一個從個人平衡重回到社會平衡的關鍵,

重新談愛,談性,生活享樂,人生包袱,痛苦與各文化區隔的特有無奈.

雖然原是特別動人的一環,卻在最後買地構成不愉快的插曲,

也若有似無再把所有問題,拉回現實思考.

 

總體來說,比起遊記,這本書比較應該說是自我探索的經驗實錄,

而且不完全像是電影表達那樣偏歡樂,單電影來說,

前段對失敗婚姻和戀愛的鋪陳都太過,義大利的糾結也沒表達出來,

印度精神體驗的掙扎和昇華都沒有陳述,印尼也太過於強調在找到另一半的劇情.

電影畢竟是電影,還是單純想拍那種把觀眾拉進戲院的戲,

雖然選對角,但是兩個半鐘頭的劇情還是演不出一半書的精華,

甚至可以說精神面的部分是完全被捨棄了,還下了一個跟原著不同的結論.

雖然不能說是爛片,但低於期望,煞是可惜.

唯一覺得比書好的地方大概就是略過巴里島大姐那段土地糾紛的插曲吧,

(但與大姐的相處過程也完全被省略了,讓幫忙買地這個劇情出現的異常突兀)

因為那是我無法去喜歡的橋段,儘管那是真實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